身边的网络:不想预测未来 只为创造未来

域名

  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变化是30年前无法想象的,网络的出现,使世界真正成为了“天涯若比邻”。一声问候、几句祝愿,顷刻间就可以送达远方朋友的案头,网络捎来的,不仅仅是浓浓的思念,其最大的好处是延伸了时间、空间的概念,以至于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会赶时髦,上网给海外家人发送e-mail,这样的情景在30年前犹如科幻小说一般,而这一切的实现不能不说是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为我们创造出来的。

  快速崛起的互联网大国

  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轨迹,经历了1987年~1994年的网络探索、1993年~1996年的蓄势待发、1996年~1998年的应运而起、1999年~2002年底的网络大潮以及2003年至今的繁荣发展五个阶段。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2.53亿,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达到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宽带网民规模居世界第一位;截至7月22日,我国CN域名注册量也以1218.8万个超过德国.de域名,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毛伟告诉记者,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互联网大国的规模已经显现,网民对于互联网深层次应用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大幅度提高,中国互联网正在逐渐走向成熟。

  此外,我国网民规模也呈现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1997年,我国网民规模为67万人,而仅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人数就增加了9100万人,今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净增量达到4300万人。同时,中国网站数量持续增长,达到191.9万个,年增长率为46.3%;其中CN下的网站数为136.9万,占总网站数的71.3%。从最近几年发展趋势看,CN域名在中国域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CN域名的快速发展根源于目前市场的蓬勃需求,得益于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势以及良好规范的注册管理和稳定的解析服务。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互联网的便捷作用,随着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上网设备成本的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9.1%,这一普及率略低于全球21.1%的平均互联网普及率。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中国互联网与互联网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中国整体经济水平、居民文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才能够更快地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互联网普及状况说明,中国的互联网处在发展的上升阶段,发展潜力较大。

 
     改变生活方式

  推进民主进程

  每天早晨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看新闻、收邮件,在MSN上和朋友聊几句,桌子上刚送来的新书是在网上书店订的,早餐喝的饮料是在网上商城买的。周末准备出去玩两天,机票和酒店都是网上搞定的……相信这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内容。

  从最初的拨号上网到ISDN,从ADSL到光纤接入,互联网技术在飞速提高着,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的产品线和多种传播形式、渠道的组合将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平台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以前需要在大堆的书本里去查找资料,现在,只要在搜索引擎里敲入几个字,所需要的资料只要几秒钟就能找到;以前要从电视、报刊、收音机这些传统媒体上得知一些国家大事、新闻动态等,现在,只要浏览网页就可以得知最新的新闻;以前,相隔两地的朋友们要用写信或电话的方式保持联系,现在,朋友们都用E-mail甚至在QQ、MSN、UC等等聊天工具上实现实时对话、视频对话;以前,喜欢外地的某些东西,得要托那里的朋友帮忙买完再寄来,现在,在网上就可以直接买到所喜欢的东西……从互联网基础生态的构建到互联网应用的百花齐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互联网产业链从基础资源到规模性应用存在着增速传导规律。

  同时,互联网为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开展社会监督、沟通政府与群众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果说,改革30年来经济改革的路径是增量改革的路径,这种路径在不损害各方利益格局的情况下快速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那么,互联网发展则在中国政治改革方面为推进增量改革创造了路径和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胡锦涛总书记对网络的重视,并非仅仅是在人民网与网民进行了视频交流,而是自2007年以来的网络民意逐步发酵,并由地方政治的“问计求策”逐渐升级,推进到了国家政治层面,其对执政模式的影响、政治历史进程的影响将难以估量。

  网络的民主性、开放性、包容性等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介入到政治和社会领域,并产生深远影响,这是信息时代给中国改革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

     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凸显

  近年来,网络媒体不断发挥自己的传播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以权威、及时、全面、准确的报道方式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并对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为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网民们有了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互联网的时代,网民的力量不能忽视。不论是“3·14”拉萨事件,还是“5·12”汶川地震都考验了中国的网民,证明了中国的网民是经得住考验的,是有正义感、有水平、朝气蓬勃、有能力的。当国家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他们能够站出来,摆事实讲道理,没有去搞一些过激的行为。当国家遭遇大难的时候,他们能伸出热情的手,和灾区人民心连心……

  “5·12”汶川地震中,互联网展现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告诉记者,“地震中互联网迅速传递了信息,鼓舞了士气。互联网给网民们提供了互动的平台,起到了沟通交流的作用,也迅速凝聚了爱国热情。同时,互联网上的寻亲平台、募捐活动,都为此次抗震救灾发挥了很大作用。互联网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好的政策,当国家有困难的时候,当我们的同胞遭受天灾人祸的时候,大家都能够献出爱。同时,国家也在努力发展互联网产业,能够看到我们是有希望的。”

  在北京奥运会的进程中,互联网又一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网络媒体首次参与奥运会宣传报道,可以说,其作为主流媒体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已经成为网民收看赛事报道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能够与传统媒体相配合,为网民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报道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与传统媒体形成差异化,突出新媒体的特点。原创性方面,包括独家内容信息来源的获取、跨媒体合作资源的整合、运动员、明星等博客资源的利用以及奥运资讯快速推送渠道的开发等。互动性方面,基本上能够做到将资讯与Web2.0产品相互配合,充分调动了网民参与奥运的热情,包括视频、图片的上传、热点赛事的点评等,为受众提供了多样的信息获取及互动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各国媒体的认可。

 

 

The End
The Scream The Scream
免责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来自网络,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