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被其发明者所使用的英语长期主导后,即将朝着向其他语种敞开大门迈出重要的一步。
“‘.中国’将于2009年上半年率先写入全球根域名系统,成为首批新设的非拉丁语系字符顶级域之一。”在刚刚闭幕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巴黎年会上,ICANN理事会一致通过一项重要决议,允许使用其它语言包括中文等作为互联网顶级域字符。中文国家代码顶级域“ 中国域名”将正式启用。
这意味着,除了传统的.cn、.com、.n e t等英文域名后缀之外,国际互联网将首次出现“.中国”这样的非英语域名后缀,纯中文的国家代码顶级域“中国域名”将正式融入国际互联网,作为中华文化在网络上的国家象征登上历史舞台。今后全球华人上网时,在浏览器地址栏不仅可以通过输入英文域名len ovo.com.cn,还可以通过直接输入中国域名“联想.中国”在互联网上访问联想公司的网站。
目前,互联网顶级域名体系只支持包括26个英文字母、连字符和阿拉伯数字0至9在内的37个字符。此项决议意味着诞生于1983年的域名系统(DNS—D om a in N am e Sy s tem)在被英语语种独霸25年之后,将真正迎来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各大语种顶级域时代,互联网应用上的最后一座“英文堡垒”也被攻破。
对此,ICANN主席特拉什评价称:“这是项历史性决议,它将给互联网样式和运行模式带来巨大变化,将使互联网更为开放,使用方法更为多样化。”
ICAN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图米评论说,这是自互联网诞生以来,人们在网络彼此寻找方式上所发生的最大变化。
ICANN理事、我国互联网知名专家钱华林指出,现在中国有2亿多网民,也就意味着还有10多亿人没有上网。纯中文的“中国域名”并非只为现在的网民准备,更是为未来的数亿中国人所准备。钱华林是最早在国际社会推动域名多语种化的专家之一。
“中国域名”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界多年努力的成果。对中国互联网用户来说,中国域名无疑是以中文为品牌名称的企事业单位在网络上最好的品牌载体。中文电子商务将得以减少英文域名局限性带来的机会成本,获得与英文电子商务同等的待遇,间接带动数千亿规模中文电子商务的发展。
据了解,作为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中国域名的研究,并先后在该领域完成两项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解决了域名编码中异体字、变体字的统一以及汉字的繁简等效互通,使得繁体纯汉字域名与简体纯汉字域名“联想·中国”在技术上可以被浏览器等效解析指向同一网站。